盐水冷冻机(以盐水为载冷剂的制冷设备)在工业制冷中应用广泛,其操作涉及低温、高压、电气设备及腐蚀性介质,需严格注意安全细节以避免冻伤、设备损坏、触电或化学危害。以下是关键安全操作要点:

一、设备启动前的安全检查
系统完整性检查
检查盐水循环管路是否有泄漏(盐水多为氯化钙、氯化钠溶液,具有腐蚀性),若发现接头渗漏、管道破损,需立即修复,避免盐水泄漏导致设备腐蚀或地面打滑。
确认制冷系统(压缩机、冷凝器、蒸发器)的阀门状态:吸气阀、排气阀、节流阀等需处于正确开闭位置,防止启动时压力异常。
检查安全阀、压力表、温度计等安全附件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,指针是否归零,确保压力、温度异常时能及时报警或卸压。
电气与动力系统检查
检查电源线、接地线是否完好,接线端子有无松动、过热痕迹,避免短路或漏电(尤其在潮湿环境中,需加强绝缘保护)。
确认电机、压缩机等转动部件的防护罩是否牢固,防止运转时卷入衣物或肢体。
测试紧急停机按钮是否灵敏有效,确保突发情况时能快速切断电源。
介质与环境准备
检查盐水浓度是否符合要求(浓度不足可能导致冻结,堵塞管道;浓度过高则腐蚀性增强),必要时补充或更换盐水,并佩戴耐酸碱手套操作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(若接触需立即用清水冲洗)。
清理设备周围杂物,确保操作通道畅通,尤其在蒸发器、低温区附近,避免堆放易燃物或障碍物。
二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
低温防护
操作人员需佩戴专用防护装备:低温手套(防液氮 / 低温介质)、护目镜(防止盐水飞溅入眼)、长袖工作服(避免皮肤直接接触低温管道或设备表面)。
禁止用手直接触摸蒸发器、低温盐水管道(表面温度可能低至 - 10℃以下),以防冻伤;若发生冻伤,需立即用温水(37-40℃)复温,禁止用火烤或热水烫。
压力与温度监控
实时观察制冷系统的高压侧(冷凝器)和低压侧(蒸发器)压力:高压不得超过设备额定工作压力(通常标注在铭牌上),低压避免过低(防止空气渗入系统)。
监控盐水温度:若盐水温度低于其冰点(如 25% 氯化钙溶液冰点约 - 20℃),需警惕管道冻结爆裂,可通过调整盐水浓度或循环量避免结晶。
避免机械伤害
压缩机、泵类等运转设备禁止在运行时进行维修或擦拭,若需检查,必须先停机并挂 “禁止启动” 警示牌。
注意皮带、齿轮等传动部件的防护,发现异响、振动异常时,立即停机检查,排除卡阻或失衡问题。
防止化学危害
补充盐水时,需缓慢倒入,避免溶液飞溅(尤其高浓度盐水具有刺激性),若溅入眼睛,立即用洗眼器冲洗并就医。
定期检查盐水 pH 值(建议保持在 7-8,弱碱性可减轻腐蚀),添加缓蚀剂时需遵循操作规程,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用。
三、停机与维护的安全要点
规范停机流程
按 “先停压缩机→关闭盐水泵→切断总电源” 的顺序操作,避免突然停机导致系统压力骤升。
长期停机时,需将盐水排出或循环至常温,防止低温腐蚀设备;若冬季停机,需彻底清空管道内盐水,避免冻结胀裂。
维护时的安全防护
维修制冷系统(如更换制冷剂、检修阀门)前,必须先释放系统压力,确认压力归零后再操作,防止制冷剂(如氨、氟利昂)泄漏导致中毒或窒息(氨具有刺激性气味,氟利昂虽无毒但可导致缺氧)。
清洗蒸发器、管道时,使用中性清洁剂,避免用强酸强碱,同时佩戴防毒面具(若使用化学清洗剂)和防护手套。
应急处理准备
设备附近需配备急救箱(含冻伤药膏、消毒用品)、灭火器(针对电气火灾或制冷剂火灾)、洗眼器及紧急淋浴装置。
操作人员需熟悉应急预案:如发生盐水泄漏,立即切断水源并中和处理;如遇制冷剂泄漏,迅速撤离并通风,严禁明火(部分制冷剂易燃易爆)。
四、其他核心原则
持证上岗: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,熟悉设备原理和应急处理流程,禁止无证操作。
定期巡检:每日记录压力、温度、盐水浓度等参数,每周检查管道腐蚀情况,每月校验安全附件,及时发现隐患。
禁止违规操作:严禁超载运行、擅自调整安全阀设定值、用金属工具敲击低温部件(可能导致脆裂)。
盐水冷冻机的安全操作核心是 “预防为主”—— 通过前期检查消除隐患,运行中严格监控参数,维护时规范防护,同时做好应急准备,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低温、腐蚀、高压带来的风险。